瑞士:一個討厭遲到的民族
雖然人們對於很多國家的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,但是卻確實符合人們對她的某些刻板印象。
這個阿爾卑斯山下的民族真的非常高效。此外,他們還異常守時。而且,非常乾淨。對於像我自己這樣經常,效率低下(而且懶散馬虎)的人,去一趟瑞士的感受五味雜陳,就像灌下一杯情緒雞尾酒:振奮、暢快,而且還有一點受刺激。
對於瑞士,守時不僅僅是一種禮貌或生活里微不足道的小事,而是一種內心滿足感的來源。瑞士人似乎遵循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對於幸福的定義,幸福就是「沒有痛苦」(an absence of misery)。他們將追求守時、高效的生活視為真正的幸福。
每次我遊覽瑞士時,我對守時的態度都會經歷幾個階段。一開始,它讓我很開心,尤其是如果我從鄰國義大利或法國過來,那裡的人對於守時持有著一種更加靈活的態度。相比之下,瑞士的生活更加嚴謹可靠,就像一隻聖伯納犬。如果有人和我約定下午2點見面,他們就會在2點到,而不會是2:05或1:55。我喜歡這樣。不過這種喜歡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。
然後,就開始讓我惱火了。這種極度的守時讓我感覺很吝嗇小氣,而且我發現自己同意英國作家伊夫林·沃(Evelyn Waugh)的說法:「守時是無聊人的美德。」
不過,這種說法有欠公允。最後,毫無疑問我又開始欣賞起瑞士人的守時觀念,因為那是對別人發自內心的一種尊重。守時的人懂得體貼理解別人。瑞士人做每件事都很守時,從而對別人表示出「我尊重您的時間,而且進一步來說,我尊重您。」
瑞士之所以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鐘錶之國,絕非偶然。到底是先有準時的鐘錶,還是先有準時的人民?這很難說,但是結果都一樣:這個國家的火車和一切事物真的一直都在準時運行。接下來,就要說一說廁所的問題。
迪特爾(Dieter)是一名瑞士醫生。在日內瓦,有一天下午,他問我道:「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的廁所?非常乾淨。」他說的沒錯。瑞士的廁所真的非常乾淨,別的一切也都一樣。在有些國家,喝自來水無異於自殺。在瑞士,和自來水是一種時尚,他們的自來水都是天然泉水。
他們為什麼如此乾淨和守時?沒有人知道肯定的答案。但是一種流行的說法是,這可能是由於歷史上其殘酷的山區地形導致的。那時候,人們要麼準時播種並及時收穫,要麼就一無所獲。
遺憾的是,在世界上很多其他國家,守時的藝術正在逐漸消亡。其中部分原因是因為手機。如果我可以隨時向對方發送簡訊,告知我可能會遲到幾分鐘,我就會失去要準時到達的緊迫感。不過,我感覺瑞士並未發生這種情況。
蘇珊·簡·吉爾曼(Susan Jane Gilman)是一名美國作家,過去11年來,她一直住在日內瓦。她充滿崇敬地回憶說:「從未碰到過計程車遲到的情況,他們說什麼時候到,絕對就什麼時候到」。例如,有一次她訂購了一台新冰箱。公司向她準確說明需要兩個小時的送貨時間,然後冰箱就在正好的時間送達了。這讓她感到很驚訝。
瑞士改變了吉爾曼。她曾經是一名「拖延症患者」,而如今卻守時到近乎苛刻。「我非常尊重別人的時間,」她說,儼然一副瑞士人的口吻。
不過,相比之下,當她回到故鄉紐約時,她對人們相對缺乏守時觀念感到很惱火:公共汽車可能會晚點15分鐘,甚至會根本不發車;朋友聚餐時,有人可能會晚30分鐘才慢悠悠地來到餐廳。「朋友們會說『親愛的蘇珊,這不是在瑞士,放鬆一點。他們會給我們留位置的。』但是,我已經變成了一根筋。如果別人遲到,我就會感到很惱火。」
守時也不是沒有壞處。例如,有一個壞處是會產生某種群聚效應。瑞士各個城市的咖啡店每天都在下午4點人滿為患,因為大家都在下午4點準時喝咖啡休息。在公寓大樓里,住戶必須嚴格遵守洗衣房的周末時間安排。
極度的守時也會讓人期望別人同樣準時。如果期望落空,會讓人很失望。有些情況下,事情並不會一帆風順,那時瑞士人就會激動不安,而且很生氣。最近,瑞士陷入了一種恐慌,因為新聞報道聯邦鐵路局運營的火車中僅有87.5%的火車在計劃時間的三分鐘之內抵達,沒有達到他們89%的目標。
不過,或許這種讓人氣餒的情況也有一些好處吧。畢竟,在守時方面,瑞士面臨激烈的競爭。在日本,新幹線高速列車讓瑞士的火車明顯變得拖拖拉拉。新幹線的每年平均誤點時間是多少?答案是36秒。